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張白紙,最終繪就成什么畫卷,很大程度取決與“環境”,我在西藏項目的半年時間里感受頗深。由于項目所在地偏遠,沒有發達的網絡,沒有繁花商業街區,促使我在工作之余養成了看書的習慣,再次翻起進藏攜帶來的一本書《環境造就人才》,重溫該書,感觸良多。
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。書中講到: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就像樹木與土壤的關系,每一個人的成長都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。人的成長,離不開社會環境的滋養和哺育,“時勢造英雄”說的是人與環境的關系,“英雄無用武之地”說的也是人與環境的關系。在今天的社會,環境對人才成長與發展的作用顯得日益突出和重要,只有合理利用環境,完善環境,才能做到人盡其才、物盡其用?梢姯h境就是造就人才的土壤。
現在想想,假如當時我怕吃苦,畏懼高原反應等,放棄來西藏項目工作的機會,只能說明我不敢面對困難,沒有擺正集體和個人的關系,缺乏擔當精神。只有堅持不輕言放棄,才能更勇敢地走下去。當我遇到挫折、止步不前的時候,想起那些愛著我、關心著我的人,想起自己的夢想和已經付出的那些努力,我便更加堅定了自己想要繼續全力以赴而不是半途而廢的決心。因為我還有夢想,有夢想,努力和奮斗就不該停止。我相信每個人的體內都有著無窮無盡的潛能,有句話說“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”,所以當我面對艱難困苦的時候,便把它看作或許這是上天對自己的考驗,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。人生不如意之事,雖十有八九,但我的選擇是即便環境再惡劣,條件再艱苦,為了實現夢想的初心也永不改變。
回頭來看,當時放棄也許很容易。那時候離開了繁華熱鬧的大都市,經過幾天的顛簸來到了項目所在地—— 一個貧窮而又落后的高原小縣,由于身體的高原反應,曾萌生出無數個想要離開的借口,但是很慶幸,自己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,堅持終究還是會有所收獲,也許過了很長時間再回首,總會覺的自己的這段經歷是非常值得的,人總是要在環境中學會生存,即便環境惡略。
有這樣兩個故事:有一種熱帶觀賞魚,把它放在魚缸里,不管養多長時間,也只能長到兩三厘米長,但是把它放在大水池中,兩三個月就能長到一尺多長。狼是一種對周邊環境充滿興趣的動物,正是因為它不斷探索,不斷體驗,使它能夠躲避風險,覓得食物,得以生存下來。
所以,不管在什么環境下,都要相信未來。對未來、對自己多點信任,再多的難題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困難未至,你已退縮。我們有時可以想象自己在打通關游戲,每個困難都是一個“老怪”,每個打敗老怪的過程,都使我們更為強大,每次過關都是人生的一場歷練。
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:“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,這就是青春:充滿著力量,充滿著期待志愿,充滿著求知和斗爭的志向,充滿著希望信心和青春!彼,不管遇到什么樣的環境,只要我保持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,用飽滿的熱情去工作,總會有收獲的。我相信,這段西藏項目的經歷將會是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。 |